中心新闻
雕刻工匠精神,传承人文情怀:《手艺中国》中国传统手工艺作品影像多媒体传播推广项目——厦门大学站互动体验活动唯美绽放
发布时间:2019-04-28 浏览:

        420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携手央视七套《乡土》栏目、厦门大学学生处及人文学院主办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作品影像多媒体传播推广项目——厦门大学站活动于科学艺术中心一楼展览厅成功举行,此活动也是人文学院自2018年启动的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包括领导嘉宾和师生代表在内的近300人走进装扮一新、充满传统人文气息的展厅内一同欣赏蔡氏漆线雕、根书、通花瓷、惠和影雕、德化白瓷、东山剪瓷雕六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人为我们带来的文化盛宴。


        在厦门大学学生艺术团民乐队为在场观众带来民乐合奏《远情》的开场之后,现场播放了《乡土》栏目和《手艺中国》的宣传片。宣传片渐渐将在场的所有人带入一个手艺人的世界,使观众不知不觉感受到一种传统文化与乡愁的召唤。

        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发首先在致辞他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迫切需要传承与保护,感谢活动主办方对此作出的努力。之后,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泽琨上台致辞,并指出,民间传统手工艺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脉传承的有效载体和保留乡愁的独特资源。

        接着,蔡氏漆线雕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蔡超荣,根书创始人、中国乡土艺术大师杨玉冰,通花瓷陶瓷工艺美术师刘丽莎,惠和影雕传承人李雅华,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颜松柳,东山剪瓷雕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丽强等六位大师依次上台为大家介绍了各项技艺的历史、特色与成就。

        展示结束后,各位手艺继承人来到各自的展区与参展师生面对面交流,现场演示制作过程,不少师生坐下来在大师们的指导下亲身体验这一项项古老的技艺,在一搓一捻、一勾一画中感受匠心与自己的共鸣。


        其实这些大师中有几位对于人文学院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人文学院借助学科优势,向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早在20146月,人文学院就组建了指尖闽南实践队,已连续五年不断挖掘传统技艺背后的历史文化,讲述手艺的故事


        2018年,人文学院更是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厦大师生提供更直观便捷的非遗体验,为非遗项目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该系列活动还分为印象非遗解读非遗创意非遗寻访非遗等四大模块,让非遗进校园不只限于展板上,更是走进学生的心里,走入学生的创意中,为非遗可持续保护与发展提供答案。


        除此之外,人文学院还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传统节日文化论坛、开展大学悦读·阅读大学书香校园读书节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师生参与其中,一起领略来自传统的震撼,共同传承一份古老的责任,守护我们一脉相承的文化。

        我们深知,文化是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国家最珍贵的灵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工匠精神,人文学院时刻在路上。

  

人文学院学生宣传中心采编部

图文 | 赵海宁

审稿 | 曹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