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指尖闽南实践团队赴东山展开第二次调研
发布时间:2015-07-14 浏览:

712日,指尖闽南实践团队一行9人奔赴东山展开第二日的调研活动。本次活动,团队调研的主题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船钉造技术。

 

 

 

上午九点,实践队成员来到了东山铜陵镇,在海船钉造传承人——吴添才的向导下来到了其工作室,开始了一天的采访。一进工作室,队员们就被吴师傅制作的木质大翘船船模型吸引住了。按原船比例浓缩的大翘船模型古色古香,做工精良细腻,有着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随后,队员们对吴师傅进行了采访。拥有四十年造船经历的吴师傅一谈到自己的事业,如数家珍,十分健谈。吴师傅介绍,东山先民的航海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古时福建的马尾、月港都是很重要的港湾。东山的造船技术在宋代时就已十分先进,明清时期郑成功更是在东山修造战船,操练水师。吴师傅一家从曾祖父开始就一代代承袭造船技术,到他自己已经是第四代了。吴师傅说,自己很小就在父亲的引导下对造船十分感兴趣,在13岁小学毕业后就跟着师傅学艺,成了全家硕果仅存的造船继承人。然而,上世纪7080年代,随着铁壳船的兴起,木质船的市场急剧萎缩,导致许多师傅都没办法靠这一技艺维持生活来源。年轻的吴师傅也只能转行从事木工。

一直到2004年,经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学会同意,东山县博物馆发动一批造船工人,成立了“中国水下考古队船模研制所”。深受鼓舞的吴师傅也重操旧业,开始自己制造船模。吴师傅介绍说,一艘船模的制作周期要两到三个月,工序十分复杂,从设计图纸,到安龙骨、安龙柱、放闸、封船身、铺甲板、安船楼、立桅、张帆、安龙眼……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全神贯,注避免差错,而多年的木工经历和年轻时学成的造船技艺对其制作船模有着很大的助益。因此,吴师傅制作的船模才充满了美感,有着很高审美价值。2009年,东山海船技术被列入省级“非遗”,吴师傅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指定传承人。

 

随后,吴师傅饶有兴致地带领指尖闽南团队成员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并当场示范船模的图纸设计和船身的制作。吴师傅说,由于现在社会变迁,这一造船技术已失去其实用价值,再加上年轻人比较浮躁,吃不了苦,很多拜他为师的弟子学习一半就半途而废,因此他十分担心这一技艺后继无人。他说,趁现在自己眼睛还好使,他要一心一意地把东山每一时期的大翘船复原成型,算是对自己传承的技艺的一个交代,也能让后人更好地了解东山的海船制造历史。

 

本次调研是闽南指尖实践团队的第二次活动,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本次调研的拍摄过程十分顺利。成员纷纷表示,通过参与这一对“非遗”传承人的采访活动,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受益良多。同时,大家也希望多多宣传,为保护海船钉造技术这一历史悠久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自己绵薄之力。

 

指尖闽南实践队(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