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贴近考古,探寻葫芦山——我院师生赴武夷山葫芦山遗址参观考察
发布时间:2017-12-01 浏览:

1124-27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联合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参与“发现葫芦山”策展大赛的学生代表,前往武夷山实地考察,为进一步的策展、布展做好准备。

发现葫芦山“策展大赛由教务处和人文学院考古人类学教学实验中心共同举办,旨在激励同学们积极学习文物考古与博物馆学知识,并深入认识,横纵对比,合理策划,最终得出较为完整的策展方案。策展大赛作为一类新型的学科知识竞赛,吸引了不同学院不同年级近四十位同学参加。经过初赛笔试的筛选,共有6组同学进入到最终的策展比赛。在学院党委和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黄运明老师(我校考古专业98级校友)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葛威老师带领十余名同学前往福建省武夷山市进行参观学习。

在抵达动车武夷山东站后,同学们马不停蹄地赶往兴田镇西郊村。这里是厦门大学武夷山市葫芦山遗址考古实习基地。201420152016年人文学院考古学专业学生已在此进行过三次田野考古实习,且有较丰富的发掘成果。如何展示这些成果,正是同学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简单的参观实习点后,葛威老师、黄运明老师与同学们饮茶、座谈,使同学们对策展,乃至对考古学本身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黄运明老师指出,策展不能只从考古学的角度去考虑,而应该跨学科思考,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才能够使展览贴近观众,从而达到传播知识的作用。


25日早晨,葛威和黄运明老师带领同学们前往葫芦山遗址实地考察,同学们聆听老师对葫芦山遗址基本情况的介绍,实地观摩了历年来发掘的遗迹和探方,并对尚未发掘的地点进行踏查,采集地表遗物。尽管是第一次,但是同学们仍然收获颇丰,采集到陶片、石锛等遗物。

 


中午,同学们对采集的遗物进行整理,并观摩了历次田野实习中发掘出的完整器物,参阅考古日记、发掘报告,更为深入地了解葫芦山遗址。下午,同学们驱车赶往附近的的城村汉城遗址,该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国际评审专家称为“东方的庞贝”。闽越王城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张涛老师就城村汉城发掘情况为同学们进行了解说。在闽越王城博物馆,馆长华锋林老师(我校考古专业87级校友)应邀给同学们做了题为“大遗址保护:困境与出路”的讲座,与我校师生分享了他对于国家大遗址公园的建设、保护和利用的独特思路与宝贵经验,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26日早上,同学们前往武夷山市博物馆,学习借鉴布展经验。同学们结合之前所见所闻,逐一验证知识,对策展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经过两日的参观学习,同学们对考古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回校之后,同学们也将展开下一步工作,撰写策展计划并进行答辩。最终的策展将依据最佳方案进行调整,并计划在人类博物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出,欢迎广大师生持续关注。

记者:叶恒

审稿:葛威


Top